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,含有朴素的辩证观念。所谓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是也。中医的阴阳学说主要内容有:①阴阳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,万物的纲纪.一切生物生长、发展变化的根源;②阴阳是相对的,是互根、互为消长的互相转化的。阴阳理论贯穿于解剖、生理病理、诊断、防治等整个医学领域之中。阳,一般代表轻清的、功能的、亢进的、运动的、上升的、热,性的一面。阴,一般代表重浊的、形态的、衰退的、静止的、下降的、寒性的一面。理解阴阳的概念之后,认识阴秘和阳秘就容易了。
(1)阴结 凡是由于气虚、阳虚导致大肠运行无力;或阴虚、血少使得肠道失其濡养;或阴寒内盛,凝滞肠道,传导失职,从而发生便秘者,即虚证便秘与寒证便秘.统称阴结。如老年人体虚便秘、妇女产后气血不足发生便秘,即属阴结。除了大便不通之外,常常伴有面色无华、少气懒言、头晕心悸、口唇苍白、舌质淡、苔薄白、脉沉细弱等表现。根据不同的患者或不同的病因,可进一步分别诊断为气虚便秘、血虚便秘、阴虚便秘、阳虚便秘、脾约证、冷秘。
(2)阳结 凡是由于实热内结,或湿热内阻,或气滞不行等病机所导致大肠失运而成便秘者,即实证或热证便秘者,统称为阳结。如外感热病不治而内传于胃肠,或过食热性油炸食品,或气郁不舒,肝火上炎,致胃肠燥热,热伤津液,肠失濡润,从而发生大便秘结,均属阳结之列。患者表现为:大便干燥,面红身热,心烦口苦或口干口臭,脘腹胀满,尿黄尿少,舌质红、苔黄燥,脉滑数。进一步可诊断为实热燥结、热结旁流、胃肠湿热、气滞郁结等证型。
中医辨证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立法施治,所谓“治病必求其本”,就是要辨明病因病机,而证型就是病情的高度概括。正如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所云:“盖阳结者,邪有余,宜攻宜泄者也;阴结者,正不足,宜补宜滋者也。”阴阳是相对的,并且可以互相转化。阴结和阳结并不是孤立的,往往相并出现,使病情变为虚实夹杂、寒热错综。如脾胃气虚便秘,运化失司,久则水湿内停,虚中夹实。胃肠燥热者,日久伤津耗液过甚,导致脾胃阴虚。
阴和阳是相互制约的,阳长则阴消,阴长则阳消,阳偏胜必然会制阴,而导致阴偏衰。所以,《素问•阴阳应象大论》说“阳胜则阴病,阴胜则阳病”,这里指出治疗阳偏胜或阴偏胜的必然发展趋势。相反,如果由于某种原因,出现阴或阳的某一方面物质减少或功能减退时,必然不能制约对方而引起的相对亢盛,形成“阳虚则阴盛”、“阳虚则寒”(虚寒)、“阴虚则阳亢”、“阴虚则热”(虚热)的病理现象。
本文章链接地址: http://www.gxgtyy.com/paixie/bianmi/7078.html
上一篇: “瑜伽洁肠术”可以防治便秘吗
下一篇: 一有便秘就要急于服用通便导泻yao 吗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