肛裂是齿线以下肛管皮肤破裂形成棱形裂口或溃疡。是一种常见的肛管疾病,好发于青壮年,儿童也可发生,老年人较少。据欧美统计女性比男性多得此病,按我国临床观察,男性比女性多见。肛裂常发于肛门后、前正中,以肛门后部居多,两侧的较少。初起仅在肛管皮肤上有一小裂口,有时可裂到皮下组织或直至括约肌浅层,裂口呈线形或棱形,如将肛门张开,裂口的创面即成圆形或椭圆形。
肛裂的发病原理
1、外伤学说—肛门狭小学说:大多数学者认为干硬粪团通过肛管时,易引起肛管撕裂,尤其是肛门先天性发育不良者,更易受到损伤。
2、括约肌痉挛学说: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由于病理性因素,纤维化而失去柔软的特性,在肛门外括约肌浅层“Y”形薄弱区下端形成无弹性的横闸,当干硬粪团通过肛管时,此薄弱区容易破裂而出现裂口,裂口久不愈合形成慢性溃疡。
3、感染学说:肛管上端齿线处的特殊结构如肛窦、肛门瓣、肛乳头、肛腺等,容易被干硬的粪团下移时所损伤,使局部产生感染和炎症,或导致肛腺阻塞化脓,溃破后形成肛裂,由于局部炎症刺激,括约肌痉挛,血液供应不足,伤口久不愈合,形成慢性溃疡。
4、解剖上的缺陷学说:肛裂多发生于肛门后位,主要是由于外括约肌浅层在肛管前后方各形成“Y”形薄弱区,耻骨直肠肌又加强肛管两侧的力量。因此肛门后部及前部不如两侧坚强。肛管向下后与直肠后壁形成一角度。排便时,干燥的粪便对肛门后方薄弱区的压力,又因肛管之后中线血运差,弹力较少,故造成肛门后方易受伤撕裂。这就是肛裂裂口的位置常发生于后方的原因。
以上几种学说的共同特点是与排出干硬粪便有关,又与局部解剖结构有明显的因果关系。可以说肛裂的发生是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。
临床表现
肛裂的临床表现为疼痛和出血。其痛很有特点,即先于排便时突发刀割样疼痛(由于粪便划破肛管皮肤所致),然后短暂缓解,继而出现长时间肛痛(由于肛门括约肌受刺激后产生痉挛所致)。临床常见患者因怕痛畏惧排便,出现“怕痛——忍便——便干——更痛”的恶性循环现象。肛裂引起的出血也因撕裂血管的程度或多或少,常见因肛裂长期或大量出血而至贫血的病例。
肛裂早期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,会出现肛管溃疡(裂口纤维化,又称陈旧性肛裂)、肛乳头肥大(息肉样瘤)、哨兵痔(皮赘增生)等三种病症,继续发展还可出现肛窦炎(肛门慢性炎症)和肛瘘(肛门化脓性炎症),与前三症合称“肛裂五特征”。也有因长期慢性炎性刺激成肛管癌的可能。
典型症状是疼痛、便秘、出血。排便时干硬粪便直接挤擦溃疡面和撑开裂口,造成剧烈疼痛,粪便排出后疼痛短暂缓解,经数分钟后由于括约肌反射性痉挛,引起较长时间的强烈疼痛,有的需用止痛剂方可缓解。因此肛裂患者恐惧排便,使便秘更加重,形成恶性循环。创面裂开可有少量出血,在粪便表面或便后滴血。检查时用双手拇指轻轻分开肛门口,即见溃疡面,新发生的肛裂边缘整齐、软、溃疡底浅,无疤痕组织,色红、易出血。慢性肛裂深而硬,灰白色,不易出血。裂口下方为“前哨痔”。肛指和肛镜检查会引起病人剧烈疼痛,不宜进行。
本文章链接地址: http://www.gxgtyy.com/sunshang/ganglie/4775.html
上一篇: 为何肛裂需早治?
下一篇: 肛裂应重在预防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