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肠粘膜脱垂概述
直肠脱垂是指直肠粘膜、直肠全层、肛管甚至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,脱出肛门处的一种疾病。本病可以发生于各年龄段,但以幼儿、经产妇及年长体弱者多见。
直肠粘膜脱垂三大症状
直肠脱出肛门外、便秘、腹泻、粘液便、局部水肿,甚至表面有溃疡出现等。
一、脱出
直肠脱出肛外是直肠脱垂的主要症状。轻者在排便增加腹压时直肠脱出肛门外,初起能自行还纳,以后渐渐不能自己还纳,需用手还纳;重者直肠壁粘膜和肛门括约肌松弛,除大便时直肠脱垂,在打喷嚏、咳嗽、排气、工作劳累、走路时、久立久坐时直肠都能脱出肛门之外。
二、排便异常
可有便秘、腹泻、大便失禁、里急后重等。其中便秘最多,约占50%-70%,直肠粘膜出血和粘液便也颇常见。
三、局部症状
由于直肠粘膜长期受到异物刺激,使直肠粘膜充血、水肿,严重时表面溃疡,出现粘液分泌多、出血、肛门部坠痛、酸痛、尿频、腹胀等症状。
引起直肠粘膜松弛的疾病
(1)内痔,便时内痔脱出肛门外,便后痔团自行回纳者为Ⅱ期内痔;便后痔团不能回纳,需用手法复位者为Ⅲ期内痔。痔团紫红或鲜红色,似草莓状,粘膜菲薄易出血。
(2)外痔,常因粪便干结,排粪用力后肛缘外突发生肿物、疼痛明显,局部为圆形肿物,触痛明显,皮下有紫蓝色结节,多为血栓性外痔;肛门皮肤反复轻微损伤和感染,炎症消退后,遗留成皮赘,为结缔组织性外痔,仅有便后肛门部不适,不易清洁或瘙痒等症状。
(3)直肠息肉,直肠下端息肉可随排便脱出肛门外,能自行回纳,息肉表面为粘膜,粘膜发炎时呈草莓状,脱出息肉有蒂,常易出血。
(4)肛乳头肥大,除小的三角状、米粒状肥大的肛乳头外,较大的肛乳头可随排便脱出肛门外,部分能自行回纳,有的需用手托回复位。
直肠粘膜脱垂分类
临床医学上,直肠脱垂分类有多种方法,我国的标准直肠粘膜脱垂分类具体可分三度。
Ⅰ度:粘膜脱垂型,是不完全脱垂,成年人常伴有内痔或外痔。排便时或增加腹压时直肠粘膜脱出肛门外,便后自行还纳,脱出长度3~6cm。
Ⅱ度:完全性直肠脱垂,不合并肛管脱垂。排便时,长期反复脱出,使直肠粘膜充血,水肿,溃疡,因而常有血液及粘液分泌物流出肛门外,此期直肠全层脱垂,需要用手还纳,脱出长度8cm左右。
Ⅲ度:在Ⅱ型的基础上并有肛管及乙状结肠脱出。不仅在排便时直肠脱出,而且在咳嗽、打喷嚏、排气、行走、久站、久坐时直肠都脱出肛门外,此期直肠全层或肛管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肛门外,自己根本不能还纳,脱出长度12cm以上。
直肠粘膜脱垂危害
直肠粘膜脱垂不治疗危害主要有一下几点:
1、直肠粘膜脱垂一般在前期都会有便秘症状。
2、直肠粘膜脱垂导致肠粘膜受损伤发生溃疡时,还可引起出血和腹泻。如脱出的肿物不能缩回,容易发生炎症、肿胀,则出现疼痛,进一步又加重便秘。
3、直肠粘膜脱垂不治疗逐渐加重,稍微用力排便挥着咳嗽都可能引起直肠粘膜脱垂,且不能自行收回肛门,需要用手将脱出物送回肛门,大家知道这样极不卫生,只会加重病情。
4、直肠粘膜脱垂较严重的,长期脱垂将致阴部神经损伤产生肛门失禁、溃疡、肛周感染、直肠出血,脱垂肠段水肿、狭窄及坏死的危险。
5、脱垂在直肠内反复下降和回缩,引起粘膜充血水肿,常由肛门流出大量粘液和血性物。患者常感盆部和腰骶部坠胀、拖拽,会阴部及股后部钝痛等。
直肠粘膜脱垂预防
1、平时要注意增加营养,生活规律化,切勿长时间蹲坐便盆,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,防止大便干燥,便后和睡前可以用热水坐浴,刺激肛门括约肌的收缩,对预防直肠脱垂有积极作用。
2、妇女分娩和产后要充分休息,以保护肛门括约肌的正常功能。如有子宫下垂和内脏下垂者应及时治疗。
3、有习惯性便秘或排便困难的患者,除了要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外,排便时不要用力过猛。
4、经常做提肛运动,促进提肛肌群运动,有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效果,对预防本病有一定作用。
5、积极除去各种诱发因素,如咳嗽、久坐久站,腹泻、长期咳嗽、肠炎等疾病,婴幼儿尤其要注意。
本文章链接地址:
http://www.gxgtyy.com/sunshang/tuogang/14116.html
上一篇:
夏季脱肛了怎么办?
下一篇:
脱肛肛肠病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?